隨著網路攻擊手法日益複雜,公司面臨的資安威脅不斷增加,單純的防禦措施已不足以應對現代化的攻擊。資安偵測與回應成為公司資安策略中的核心環節。市場上主要的解決方案包括 EDR、NDR、MDR及XDR,這四種偵測回應方案各有其專注的領域與優勢。
本文將深入探討這些工具的定義、功能及應用場景,並列出目前市場上主流的解決方案供應商,協助公司選擇最合適的防護方案。

EDR端點偵測與回應
EDR 全名為 Endpoint Detection and Response,專注於監控、偵測並回應終端設備上的可疑活動。這些終端設備涵蓋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及伺服器等。隨著工作環境日趨多樣化及遠端工作的普及,終端設備已成為攻擊者的主要目標。EDR 的運作方式通常是在終端安裝監控程式,透過持續監控設備狀況,及時發現並阻止潛在威脅。
EDR 具備行為監控能力,能持續觀察終端設備上的行為,包括文件存取、應用程式啟動及系統設定變更等,以發現異常活動。透過機器學習與行為分析技術,EDR能辨識潛在威脅,如惡意軟體或勒索病毒。一旦發現威脅,EDR 可自動或手動啟動回應措施,例如隔離受感染的設備、終止可疑程式並通知安全人員。
此外,EDR 還具備數據分析功能,透過歷史數據的回溯分析,追蹤威脅來源與影響範圍,並提供修復建議。這類方案特別適用於需要強化終端安全的公司環境,尤其是在遠端工作模式下,能為安全團隊提供詳細的事件分析報告。
NDR 網路偵測與回應
NDR 全名為Network Detection and Response,專注於監控公司網路流量、分析威脅行為並進行回應。與 EDR 不同,NDR 關注的是網路層面的安全,透過分析網路封包與連線模式來偵測並應對潛在的網路攻擊。常見做法是在流量節點安裝數據採集器,收集流量並進行機器學習,當異常特徵發生時及時發出警示或阻斷威脅。
NDR 的主要優勢在於流量監控,能持續檢測異常流量模式或可疑的網路傳輸行為。利用行為分析與威脅情報等手段,NDR 能識別 DDoS 攻擊或資料外洩等潛在網路威脅。在回應方面,NDR 可自動進行威脅緩解,例如封鎖可疑 IP 地址或終止異常連線。
NDR 提供網路安全狀況的可視化報告,協助安全團隊掌握網路威脅全貌。這類方案適合需要全面掌握網路安全動態的公司,特別是擁有複雜網路架構的組織,能與 EDR 形成互補,防止攻擊擴散。
需要注意的是,EDR 與 NDR 的技術邊界並非完全固定,不同廠商常會延伸功能以互補彼此的不足。例如部分 EDR 方案已具備基本的網路行為分析,而部分 NDR 方案也會提供端點活動的輔助可視性。企業在選擇時不應僅以名稱分類,而應比對方案在端點可視性、網路流量分析與事件回應能力等面向上的實際表現。
MDR 代管式偵測與回應
MDR 全名為 Managed Detection and Response,是由第三方服務商管理的資安服務。MDR 將威脅偵測、事件回應和持續監控等功能外包給專業的資安團隊,使公司無需自行管理繁複的資安系統。
MDR 的優勢在於提供專業監控,由安全團隊全天候監控公司的安全環境,辨識並即時回應各類威脅。當偵測到威脅時,MDR 團隊會迅速採取行動,如隔離受感染的系統或分析攻擊路徑,並向公司報告。MDR 服務通常還包含定期報告與分析,協助公司了解安全狀況並最佳化安全策略。
許多 MDR 服務也提供資安諮詢,協助制定更全面的安全策略。這類方案非常適合缺乏內部安全專業知識或資源的公司,或是希望提升資安能力但不想增加內部維運負擔的組織。
在實際導入上,MDR 不僅是將工具交由第三方管理,而是結合「人員、流程與技術」的整合服務。企業購買的通常是威脅獵捕、事件判讀、即時回應與專家分析等能力,而非單純的工具託管。因此在評估 MDR 時,需特別關注廠商是否具備全年無休的專業團隊、回應 SLA 與獵捕能力,而不只是工具本身的功能。
XDR 延伸偵測與回應
XDR 全名為 Extended Detection and Response,是一種將多個安全技術整合在一起的資安解決方案。XDR 整合了 EDR、NDR、電子郵件安全及雲端安全等多種技術,提供跨平台的威脅偵測與回應能力,讓安全團隊能更全面地掌握公司內部和外部的安全狀況。
XDR 的核心優勢在於跨平台整合,將多種安全技術整合在同一平台上,提供統一的可視化介面來監控和管理各種威脅。透過整合來自不同來源的數據,XDR 能進行更精確的威脅分析,識別複雜的攻擊模式。
在回應方面,XDR 具有自動化功能,能根據預設規則或 AI 分析結果,自動執行安全措施。統一的報告與管理介面則有助於安全團隊更高效運作,降低管理複雜度。XDR 特別適合大型公司或需要多層次安全防護的組織,能有效簡化管理流程並提供全面防護。
另外,XDR 在市場上的定位也可再區分為「 原生 XDR(Native XDR)」與「 開放式 XDR(Open XDR)」。原生 XDR 通常依賴同一廠商的產品生態系,整合度高但彈性較低;而開放式 XDR 則能整合多家廠商的資料來源,適合工具異質性較高的企業環境。在評估時,企業需確認自身環境是否需要跨供應商的整合能力,以避免平台鎖定問題。

市場主流資安偵測與回應解決方案
雖然許多偵測與回應平台強調自動化能力,但實務上真正能完全自動處理的通常僅限於低風險事件或是已經被明確定義的行為模式。較複雜的攻擊仍需要安全人員判斷與調查,因此企業在評估不同方案時,需先了解各平台自動化的實際範圍與可調整程度,避免對「自動化回應」抱持過度期待。
在選擇合適的資安防護工具時,了解市場上的主要供應商至關重要。目前的市場領導者多數提供涵蓋 EDR、XDR 及 MDR 的綜合型平台,或是專精於 NDR 的解決方案。以下列出幾家在國際與台灣市場均具備高度影響力的公司及其代表性產品:
CrowdStrike 以 Falcon平台聞名,採用雲端原生架構,提供輕量級的代理程式。其 Falcon Insight XDR 在偵測速度與威脅情資整合上表現優異,並提供 Falcon Complete 作為 MDR 服務。
Bitdefender 以 GravityZone 平台著稱,在端點防護(EPP)的病毒偵測率與低誤報率上屢獲國際評測高分。其方案兼具防護力與輕量化特性,對系統資源佔用極低,且近年積極拓展高性價比的 MDR 服務,是許多中小企業與託管服務供應商(MSP)的首選。
Palo Alto Networks 旗下的 Cortex XDR是市場上首批整合網路、端點與雲端數據的方案之一。該公司憑藉在防火牆領域的深厚基礎,能提供強大的網路流量分析與自動化回應能力。
SentinelOne 其 Singularity 平台強調AI自動化,主打在設備端即可進行實時偵測與回應,減少對雲端連線的依賴。該方案在處理勒索軟體攻擊時,具備獨特的自動回溯修復功能。
Trend Micro 趨勢科技 Trend Vision One 平台整合了端點、伺服器、雲端工作負載及電子郵件安全。作為深耕台灣與亞洲市場的廠商,其對於在地化威脅情資的掌握度高,且支援混合雲架構的彈性較大。
Microsoft 微軟 Microsoft Defender 系列已發展為完整的 XDR 解決方案。對於深度使用 Windows 與 Azure 環境的公司而言,其內建於作業系統的整合性與成本效益是極大優勢。
Darktrace 專注於 NDR 領域,利用自我學習 AI 技術來建立公司內部的正常行為模型,能有效偵測未知威脅與異常流量,不需預先定義規則即可運作。
Vectra AI 同樣為 NDR 領域的重要廠商,Vectra AI 專注於偵測隱藏在網路流量中的攻擊者行為,並能與上述的EDR/XDR 平台進行整合,補足端點防護無法觸及的網路死角。
QNAP(威聯通) 針對中小企業(SMB)預算與技術門檻的需求,推出了 QGD 系列資安交換器 搭配 ADRA NDR 軟體的獨特方案。這類方案將 NDR 偵測功能直接整合在交換器硬體層,能針對內網流量進行快篩並偵測側向移動(Lateral Movement)攻擊,為無法負擔昂貴企業級 NDR 設備的中小企業,以及不能更新系統的 OT 環境,提供了一種高性價比的內網防禦選擇。
EDR/NDR/MDR/XDR 主流供應商與方案比較
| 供應商 | 代表方案 | 專注領域 | 特色 | 在台灣的情況 | 適合企業類型 |
| CrowdStrike | Falcon Platform | EDR / XDR / MDR | 雲端原生、輕量代理、強威脅情資、事件回應速度快 | 有在地代理;已導入多家大型企業,但公開案例較少 | 中大型企業、金融、公部門 |
| Palo Alto Networks | Cortex XDR | XDR(端點+網路+雲) | 整合防火牆+雲端+端點訊號;網路可視性強 | 在台有分公司與本地雲;SI 支援普遍 | 原本就使用 PA 防火牆或 Prisma 的企業 |
| Fortinet | FortiXDR | XDR / NDR / EDR | Security Fabric 整合度高、自動化聯防強、結合防火牆優勢 | 台灣市佔率極高,SI 經銷體系完善,技術支援容易取得 | 已使用 FortiGate 防火牆的各規模企業 |
| SentinelOne | Singularity | EDR / XDR / MDR | AI 驅動、自動化強、可本地判斷威脅、勒索修復能力強 | 多家台灣代理;科技業與金融使用度高 | 追求高自動化、端點保護優先的企業 |
| Trend Micro | Trend Vision One | XDR / MDR | 多層整合(端點、伺服器、Email、雲端);中文支援完整 | 本地公司;導入量最大;金融、公部門普遍採用 | 重視在地支援的台灣企業,各規模皆適用 |
| Bitdefender | GravityZone | EDR / MDR | 偵測率高、誤報率低、系統資源佔用少、操作直覺 | 代理商深耕多年,常用於教育與中小企業市場 | 重視端點效能、中小企業、預算敏感型組織 |
| Microsoft | Defender XDR | XDR(端點、Email、身分、雲端) | 深度整合 Windows / M365 / Azure;跨來源關聯偵測強 | 本地團隊完善;普及率極高;大量 SI 支援導入 | 已使用 M365 或 Azure 的企業、中大型組織 |
| Darktrace | DETECT / RESPOND | NDR | 自我學習 AI、不需規則庫、可視化效果強 | 針對高科技製造業與金融業有特定市場 | 網路架構複雜、重視內部威脅偵測的大型企業 |
| QNAP | QGD Switch + ADRA | NDR (SMB) | 硬體交換器整合 NDR、針對內網側向移動偵測、高性價比 | 台灣品牌,NAS 與網通通路易取得,部署門檻低 | 中小企業 (SMB)、缺乏資安人力的傳產或辦公室環境 |
在台灣市場中,語言支援、在地威脅情資與合規協助同樣是選型時的重要因素。部分國際方案雖在技術上表現亮眼,但若中文文件不足、在地支援速度有限,可能會降低實際導入效益;相較之下,擁有本地團隊或長期深耕台灣市場的廠商,通常能提供更貼近在地需求的威脅掌握與支援服務。
最終選擇何種方案,不僅取決於產品的類別,更取決於企業內部安全團隊的成熟度與運作模式。若已具備資安人員與 SOC 流程,XDR 能讓既有工具與資料充分整合;若缺乏人力或希望快速提升偵測與回應能力,MDR 更能立即補足缺口;而若企業需補強網路可視性,則可搭配 NDR 強化橫向移動與內部威脅的偵測能力。
本文題圖由 Perplexity AI 生成,配圖由 ChatGPT 及 Google Gemini AI 生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