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再次改寫了 AI 世界的遊戲規則。
這家以「造福全人類」為使命的公司,宣布完成史上最大規模的結構重組,從非營利/營利混合體正式轉型為「公共利益公司」(Public Benefit Corporation, PBC)。
表面上是組織結構的調整,實際上也是一場長達 18 個月的控制權爭奪戰的落幕,換言之,該公司最大投資金主微軟公司,最後還是握住了通往 AGI(通用人工智慧)的關鍵鑰匙,而重組後的 OpenAI 基金會成為擁有龐大資源的機構。
1.4 兆美元的豪賭:從理想主義到資本現實
OpenAI 執行長 Sam Altman 在宣布重組的同時,更發下豪語,公司將在未來幾年投入 1.4 兆美元 建立全球 AI 基礎設施,直指 2028 年推出「全自動 AI 研究員(Autonomous AI Researcher)」。
這意味著,OpenAI 不再僅是模型公司,而要成為 AI 複合工業體,建造足以支撐真正通用人工智慧 (AGI) 的資料中心網絡(預計規模達 30GW),擴張速度已經是市場上的重量級能源產業了。
不但如此,OpenAI 對外也指出,未來將同時由公司與基金會來確保 AGI 可造福全人類。初期將以250億美元投入兩大方向,分別是加速醫療突破,以及完善AI韌性的技術解決方案。後者定位為AI領域的資安系統,將投入資源以支持可行的AI韌體技術,最大化AI優勢並降低風險。
不過呢,這些投資與重組,也包含了對市場資本的妥協,其中,日本大型創投公司軟體銀行 SoftBank 對 OpenAI 的 400 億美元投資案,有附帶一個明確條件:
「若年底前不完成公司改組,投資將縮減 100 億美元。」
Altman 明白,沒有資本,就沒有算力;沒有算力,就沒有 AGI。OpenAI 這次是跳脫原本非正統的結構,轉型成市場投資人熟悉的公司結構模式。
微軟擁有約 1350 億美元的 27% 股份成為最大股東
重組後,非營利的「OpenAI 基金會」持有新公司 OpenAI Group PBC 約 26% 股權,價值約 1300 億美元;微軟則以 27% 股份(約 1350 億美元) 成為最大股東。
表面上,基金會仍握有人事權與董事會席位,看似維持控制,不過因為公司結構改變,未來是將基金會的命運與營利公司的業績緊密綁在一起。當基金會的利益與微軟的利益一致時,原本設想的「公共利益」自然會變少。
魔鬼藏在合約裡:微軟解除 AGI 的「保險箱」
真正的轉折,不在股權比例,而在新版合約裡。
舊合約(2019–2024):
微軟擁有 OpenAI 技術的獨家使用權。
但當 OpenAI 宣布達成 AGI 時,該權限即終止。
這是非營利董事會的「最後防線」,確保安全優先於商業。
新合約(2025–2032):
AGI 不再是終止點,而是起點。
微軟的技術使用權將延伸至 AGI 之後,只要「具備適當的安全護欄」。
誰來定義「AGI」與「安全」?不再是董事會,而是「獨立小組」。
舊合約設有「AGI 截止點」,新合約改為「AGI 許可權」,交給了我們在市場熟悉的軟體業產業巨人,微軟不僅獲得技術使用權的延長,更掌握了定義權。
雲端與現實呈現微軟的雙重勝利
另外,根據新協議,OpenAI 將向微軟追加購買 2,500 億美元 的 Azure 雲端服務,同時 OpenAI API 產品仍獨占 Azure,但其他服務可上任意雲端服務 (如我們之前報導過的甲骨文 Oracle) ,微軟也不再擁有優先提供 AI 算力的權利。
微軟雖然不再是 OpenAI 購買雲端服務的「唯一供應商」資格,但實質仍是最大贏家。微軟與 OpenAI 在新版合約中也有一些權利義務上的調整,外界最關注的重點,如微軟可使用 OpenAI 模型與產品的智慧財產權延伸到 2032 年,同時,微軟可使用的 OpenAI 機密,時限只設定到 AGI 真的被驗證或到 2030 年。
微軟在 OpenAI 擁有的智慧財產權權利不包括 OpenAI 的消費性硬體,OpenAI 能自由地與第三方廠商共同開發終端產品,但 API 產品只能透過微軟 Azure 雲端服務獨家供應給市場,其它產品則無限制。
微軟對 OpenAI 的投資報酬率堪稱教科書等級,自 2019 年起投入約 137.5 億美元,如今股權價值暴漲近十倍,微軟公司的市值同步增加,現在已經達到 4 兆美元。另一間 AI 產業要角 NVIDIA,其市值也接近 5 兆美元。
OpenAI 預估 2028 年推出「全自動 AI 研究員」
OpenAI 首席科學家 Jakub Pachocki 公布兩階段目標:
2026 年 9 月前:開發「AI 研究實習生」,協助人類科學家完成基礎研究。
2028 年 3 月前:打造「全自動 AI 研究員」,可獨立執行研發任務。
這是通往 AGI 的最後階梯,也是 OpenAI 的長期目標之一,在這條路上,微軟扮演的角色恰如其份,穩穩地掌握住方向盤不會偏離 AI 市場的大方向。
當「AGI 安全開關」成為商品
OpenAI 的轉型證明,通往 AGI 的唯一路徑,是傳統的資本主義。 為了籌集 1.4 兆美元的龐大軍備,實現「全自動 AI 研究員」的野心,OpenAI 必須向資本靠攏。這場重組的另一個意義是,人類科技上特殊技術的「安全開關」,最終被標上了一個明確的價格。而那個本應扮演「剎車」角色的非營利董事會,如今已被改造成了「油門」。
當安全與利益綁在同一根繩上,我們或許應該問的,不只是「誰擁有 AGI」,而是誰能在必要時,真的關掉它呢? 這還滿發人省思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