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近期宣布將 Google Maps 工具整合至 Gemini API 中,這不僅是 API 的更新,更是 Google 利用其核心資料資產(地圖)來建構 AI 護城河的關鍵一步。
大型語言模型(LLM)的核心缺陷在於其「幻覺」(Hallucinations),模型基於機率生成的內容可能聽起來極具說服力,卻與事實基礎脫節。這一次的新發表,雖然看起來是功能更新,實質上是 Google 解決 AI 核心缺陷、並鞏固其市場地位的實作方式之一。
此舉的核心概念是「錨定」(Grounding)。Google 不僅是讓 Gemini 能夠「查詢」地圖資訊,而是將其 AI 模型的推理能力,直接栓在 Google 耗費多年建立、涵蓋全球超過 2.5 億個地點的專有、動態地理資料庫上。
Google 也釋出了Google Maps API 搭配 Gemini AI 的展示影片,可以清楚看到互動的效果。
分析一:「錨定」的技術實作與限制
從開發者角度來看,這次整合的機制並非單純的 API 呼叫。當 Gemini 模型在用戶提示中偵測到地理空間情境時,它會自動觸發新(或先前已存在)的「Grounding with Google Maps」工具。
根據技術文件和開發者社群的分析,這是一個多步驟的內部流程:
情境識別與地理編碼(Geocoding),這讓我們可以透過模型去解析查詢中的地點。
資料庫檢索(DB Search)的部分,則是藉由查詢 Maps 的龐大資料庫,範圍涵蓋地點、營業時間、照片、地址甚至用戶評論的語意。
排序與綜合(Ranking & Synthesis),而AI LLM 模型接收檢索到的「事實」資料,並將其綜合(synthesize)成自然語言回應。
上面提到的這整個過程可能需要 5 到 8 秒,是一個複雜的、類似 AI 代理的行為,而非即時的資料庫查找。
Google 同時提供了一個巧妙的 UX 橋樑:API 回應中包含一個 googleMapsWidgetContextToken。開發者可以使用這個 token,在應用程式中渲染一個互動式的 gmp-place-contextual 元件(即 Google Maps widget)。這使得 AI 生成的文字能與用戶熟悉的地圖介面無縫結合,兼顧了生成式 AI 的彈性與傳統 GUI 的功能性。
不過呢,這些運用還是有限制和侷限的,目前的實作並非讓 AI 獲得 Maps 資料庫的完整存取權。在開發者社群觀察,以初期版本來看並無法取得完整的用戶評論資料內容,也沒辦法取得詳細的無障礙設施資訊,也沒辦法提供最新的「當下是否營業」狀態,換言之,可能串接 API 取得的資訊中,部分是經過 Google 中介處理的,而非原始資料的直接取用。
分析二:以資料護城河鞏固 AI 霸權
在 AI 模型的軍備競賽中,演算法和算力固然重要,但高品質、專有的訓練與「錨定」資料,才是 Google 擁有的優勢。
OpenAI 或其他競爭對手可以打造強大的 LLM,但它們無法複製一個動態、即時、全球性的 Google Maps。
透過將 Gemini 與 Maps 綁定,Google 創造了一個新的生態系誘因,開發者選擇 Gemini,除了既有的 AI 推理能力,還有 Google 龐大的地理資料庫和相關內容可以用。
Google 在官方部落格中更進一步,推薦開發者同時啟用 Maps 錨定與 Google Search 錨定,當中就包括兩大重點,也就是 :
Google Maps 提供結構化的、事實性的資料(地址、營業時間、評分)。
Google Search 提供動態的、描述性的即時情境(新聞、活動時間表、文章)。
如此一來, Google AI 平台,能同時掌握物理世界(Maps)和線上世界(Search)的搜尋整合,也是很好的資料護城河。
分析三:開發者的現實,功能、限制與「資料枷鎖」
對於開發者而言,我們就解鎖了更高等級的應用場景。例如,打造能規劃完整旅遊行程(包含交通時間、營業時間)的 AI 助理,或能根據用戶評論語意(如「這間咖啡廳的氛圍如何?這間餐廳適合約會嗎?」)提供具備主觀建議的本地嚮導。
然而,魔鬼藏在細節裡,尤其是服務條款(Terms of Service)。
仔細研讀 Google 的 API 條款可以發現,開發者獲得的是「使用權」,而非「資料權」。條款明確指出,開發者可以快取(cache)Google Maps 錨定結果一段有限時間(例如用於用戶的聊天紀錄,最長 6 個月),但嚴禁以下行為:
爬取(Scrape)或匯出(Export) 任何 Google Maps 資料。
再來就是最關鍵的,不能使用 Maps 資料來訓練(train) 任何模型。
這就是 Google 的「資料限制」:Google 允許開發者「使用」其資料所賦能的 AI,但不能讓你額外去訓練其他模型。
重新定義 Google Maps 的戰略地位
CyberQ 觀察,Gemini API 與 Google Maps 的整合,確實是不錯的一步,技術上,利用 Google Maps 這項資產來彌補 LLM 的幻覺弱點,提供更多真實有用的資料外, Google Maps 這個多年提供商家和消費者的重要平台,增加了新角色,擔任 Google AI 平台新要角元素之一。
目前可以留意到,包括微軟、 Amazon、高通、蘋果、Meta、Google 等等大廠,都想加強開發者平台的相關功能與資源,設法把人留在自己的生態系統中,這在 AI 競逐的市場裡,是一條清晰的路線了。
本文圖片由 ComfyUi 搭配本地端 AI 模型生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