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位儲存需求日益增長的今天,傳統機械硬碟(HDD)仍然在資料中心、監控系統、企業儲存設備 (Storage)、網路附加儲存(NAS)等領域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正當市場看似平穩之際,擁有傳統硬碟和 SSD 兩大儲存媒體的美國大廠 Western Digital(WD)卻投下了一顆震撼彈,宣布旗下所有 HDD 產品線將立即調漲價格。這一舉動不僅牽動著全球龐大企業儲存市場的敏感神經,也為廣大消費者,特別是 NAS 使用者帶來了新的影響。
硬碟市場需求暢旺,WD 宣布漲價,供應鏈恐面臨衝擊
根據財經媒體 SeekingAlpha 的這篇報導,Western Digital (NASDAQ:WDC) 的股價在週一早盤交易中上漲了 5%,Western Digital 已向其客戶發出通知,將立即調漲旗下所有 HDD 產品的售價。WD 在該封給客戶的信中表示:「由於我們產品組合中各種容量的需求空前高漲,我們正在投資以推動創新並引領未來。為了支持這一增長並確保卓越的品質,同時也繼續為我們的客戶提供更低的總擁有成本優勢,我們將逐步對所有 HDD 產品實施價格調漲,並立即生效。」
換言之,該公司的說法是因為市場對其全線產品「前所未有的需求」,以及公司為投入創新技術研發所需所以才漲價。除了價格上漲,WD 同時也示警,由於計劃擴大使用海運而非空運,產品的運輸時間可能會延長至 6 到 10 週。這意味著不僅是採購成本增加,供應鏈的交貨時間也將變得更長,這讓系統廠、工業電腦、儲存設備、伺服器與品牌廠商,以及需要大量採購硬碟的公司如Google 、Amazon Web Services、Oracle 等雲端巨頭們,還有準備建置或擴充 NAS 儲存空間的使用者來說,這無疑是個不得不正視的消息。
另外,同樣專注於生產 HDD 的 Seagate Technology (STX),在週一上午的交易中股價上漲了 7.5%。

硬碟平均容量持續提升,SSD 也會漲價 ?
由於 AI 服務正熱,許多雲端服務供應商持續投資建設用於人工智慧應用的資料中心,都需要大量的高容量的儲存產品,因此對於傳統硬碟的需求大增。
Western Digital 財務長 Kris Sennesael 上週也表示,他們正持續提高公司出貨產品的平均容量,硬碟的單碟容量也變大。
Sennesael 說:「首先,我們正透過多項已規劃好的技術和產品升級,來提高單一產品的最高容量。除此之外,我們也在提升現今出貨產品的平均容量。目前,我們的平均容量大約是每單位 21、22 TB,對吧?我們今天出貨的最高容量產品是 32 TB。因此,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僅要將 32 TB 最終提升到 36 TB 甚至 44 TB,還要將平均容量從 22 TB 提升至更接近我們所擁有的最高容量。」
不但如此,就在 2025 年 9 月初,目前屬於 WD 旗下的 SanDisk 其實也有宣布,計劃將其所有通路及消費者產品的價格調漲超過 10 %,這包括該公司的 SSD 、記憶卡、隨身碟等產品。
Sandisk 對外說明的漲價原因也是因為 AI、資料中心和行動裝置日益增加的需求,該公司會定期進行價格評估以調整價格並反應市場需求。Sandisk 的快閃記憶體晶片是由母公司 WD 提供,WD 與 鎧俠 ( Kioxia,原東芝半導體) 在日本合作設有多個 NAND Flash 晶片製造廠,之前我們也報導過鎧俠正和大廠 NVIDIA 一起打造 AI 用的新款高速 SSD ,隨著 AI 對 NAND Flash 晶片的需求水漲船高,提供給企業和終端消費者的相關快閃記憶體產品自然在這段需求增加期也是只好跟著漲價了 ,隨著產能和新技術的開展,過一段時間後價格可能又會再回檔也不一定。
市場現況分析:雙雄壟斷下的價格波動
長期以來,HDD 市場主要由 Western Digital 和 Seagate 兩大廠所主導。在寡占市場的結構下,任何一方的價格或產能調整,都會直接影響到整個市場的供需平衡與價格走向。此次 WD 率先漲價,Seagate 是否會跟進,以及這波漲價潮會持續多久,都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雖然SSD固態硬碟的發展迅猛,但在大容量儲存的性價比上,HDD 仍然具有難以取代的優勢。尤其在 AI、雲端儲存和大量資料應用的推動下,對高容量 HDD 的需求不減反增,這或許也是 WD 敢於漲價的底氣之一。
儲存市場進入價格震盪期:WD 漲價、供應鏈拉長、QNAP 彈性開放平台成關鍵優勢
面對特定品牌硬碟的價格上漲與潛在的缺貨風險,企業儲存設備與 NAS 用戶的選擇彈性就顯得格外重要。在這方面,台灣大廠 QNAP 始終堅持讓使用者可以自由選擇市面上符合其需求的硬碟品牌與型號。無論是 WD、Seagate、Toshiba 或其他品牌的硬碟,只要通過 QNAP 的相容性測試,使用者都可以安心安裝使用。
這種開放性的優勢,與主要競爭對手群暉科技(Synology)近期的策略形成鮮明對比。根據 iThome 的這篇報導,群暉未來的消費級 NAS 新機種,將僅支援自家品牌的硬碟。 這種走向相對較封閉生態系的作法,雖然可能帶來更一致的效能體驗,卻也限縮了消費者的選擇彈性,尤其在硬碟價格波動時,使用者將失去尋找替代方案的空間。QNAP 的開放策略不僅保障了使用者的選擇權,也讓使用者在面對市場波動時,能有更多的緩衝與應對策略。

CyberQ 觀察,Western Digital 的這次漲價,可視為儲存市場進入新一輪變動的開端,對於一般消費者而言,若近期有採購 HDD 的需求,或許應儘早行動,以避免承受更高的價格,不然就要觀望等到更大容量的產品推出後,相關產品每 TB 單位價格會有所下跌。
對於企業儲存設備與 NAS 用戶而言,這次事件更凸顯了選擇一個開放、具彈性硬體選擇的平台是多麼重要。像 QNAP 這樣不設限硬碟品牌的策略,讓使用者在面對單一供應商的市場風險時,能有更多的「備案」,但預期也有更多廠商會綁定自家品牌的硬碟,和不同硬碟廠商簽約提供貼牌產品來鞏固既有用戶。在可預見的未來,儲存成本與選擇自由度仍將是使用者考量的重要因素,而一個相對較為開放的產品生態系,無疑是保障使用者效益時會考量的重要選項。
本文題圖與配圖由 ComfyUI 本地端模型生成,配圖部分由Google Gemini AI 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