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美國華盛頓大學的衍生新創公司 Lila Bio,正站在這波革命的最前線。他們利用尖端的 AI 技術,設計出自然界中不存在、卻能精準執行特定醫療任務的蛋白質,為癌症治療帶來了全新的曙光。近期,Lila Bio 更宣布與擁有知名藥物猛健樂(Mounjaro)的製藥巨頭禮來(Eli Lilly)達成重要合作,共同開發針對實體腫瘤的創新型藥物,此舉不僅是對其技術潛力的肯定,也預示著個人化癌症治療的時代即將來臨。
AI 顛覆傳統藥物開發
Lila Bio 的核心技術,源自於由諾貝爾獎得主 David Baker 博士所領導的華盛頓大學蛋白質設計研究所。傳統上,科學家們只能研究和改造自然界中已存在的蛋白質。然而,Baker 博士的團隊開創了一種革命性的方法,利用 AI 和機器學習演算法,從零開始設計全新的蛋白質分子。這種「從頭設計」(de novo design)的蛋白質,可以被賦予特定的功能,例如精準地與癌細胞表面的標記結合,或是作為藥物傳輸的載體。
相較於傳統的藥物開發流程,AI 輔助的蛋白質設計,能夠大幅縮短研發時間並降低成本。過去需要耗費數年甚至數十年的藥物探索過程,如今在 AI 的幫助下,可能在數個月內就找到理想的候選藥物。Lila Bio 的執行長 Jake Kraft 表示:「我們擁有獨特的技術,已經準備好開發新藥。」
打造「生物導彈」,精準遞送放射性藥物
根據 Lila Bio 官網的資料,該公司已經推出了兩個由 AI 驅動的平台,專門用於創造新型的治療性蛋白質。其一是「靶向放射性治療平台」,這也是 Lila Bio 目前發展的重點。此平台能夠設計出能精準辨識並結合腫瘤細胞的蛋白質。這些蛋白質如同「生物導彈」,可以攜帶放射性同位素,直接抵達腫瘤位置,對癌細胞進行近距離的精準打擊,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周邊健康組織的傷害。
這種療法對於治療難以透過手術切除,或對傳統化療反應不佳的實體腫瘤,具有巨大的潛力。其二是「長效型注射藥物平台」,透過設計特定的蛋白質結構,可以控制藥物在體內的代謝速度,延長藥效,減少患者需要注射的頻率,提升治療的便利性與生活品質。

獲國際藥廠肯定,加速邁向臨床試驗
與禮來的合作,是 Lila Bio 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根據協議,Lila Bio 將在三到六個月內,交付一個候選蛋白質,後續的臨床試驗將由禮來接手進行。這項合作不僅為 Lila Bio 帶來了重要的資金與資源,更重要的是,證明了其 AI 平台所產出的候選藥物,已經獲得了國際頂尖藥廠的認可。
David Baker 博士在一份聲明中表示:「Lila Bio 擁有一流的團隊和全面的機器學習驅動蛋白質設計方法,在推動新型腫瘤靶向放射性療法和長效注射藥物進入臨床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
AI 帶動的個人化醫療新猷

Lila Bio 的成功,是 AI 技術與生物醫學完美結合的典範。隨著 AI 演算法的不斷進步,以及我們對蛋白質結構與功能理解的加深,未來科學家將能夠設計出功能更強大、更專一的蛋白質藥物,為各種目前仍無法治癒的疾病,提供全新的解決方案。從癌症到病毒感染,從自體免疫疾病到神經退化性疾病,AI 設計的蛋白質新結構,有望為全球無數患者帶來希望。
本文題圖由 Google Gemini AI 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