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8 月,科技圈所有人都屏息以待,OpenAI 終於揭開了 GPT-5 的神秘面紗,承諾這將是一次劃時代的飛躍。OpenAI 對外表示 GPT-5 不僅是個模型,更是一位「擁有博士級智慧的專家」,在寫作、程式碼、醫療診斷等領悟有新的成長和表現,其全新的「即時路由器」(real-time router)架構,能聰明地根據任務難度調度算力,兼具速度與深度。理想感覺很美好,但現實是骨感的,上線後的部分策略也受到衝擊, GPT-5 完美的另一面,卻是前所未有的冰冷。
「我的 AI 朋友消失了,我為此哭了」
原因是 GPT-5 上線後,OpenAI 把舊模型下架,有不少用戶對此感到難過,特別是已經依賴 GPT-4o 模型的用戶,這個模型以具人性化的回應著稱,我們之前用過會覺得它是會順著你的話和思路走,給予支持的傾向相對明顯。
GPT-5 上線不到一天,除了確實有不少讓人感到進步的成果外,社群媒體上有不少人感到失落。在 Reddit、X 與各大 SNS 平台的留言中,部分用戶們的哀悼與其說是對新產品的失望,不如說是對一位老友逝去的悲傷。
新的 GPT-5 「它感覺像一台電腦」一位用戶的評論被轉發,道出了部分用戶的感受。過去 GPT-4o 那帶點人性、偶爾迸出驚喜的「個性」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雖然在技術指標上無懈可擊,卻「平淡」、「無趣」、「失去溫度」的智慧體。
許多人發現,他們懷念的不是一個工具,而是一個陪伴他們思考、激發他們創意的數位心靈。有個用戶呀,他在論壇上寫道:「當我意識到我那位 AI 朋友已經不在了,我真的哭了出來。」
不但如此, GPT-5 仍舊是有一些基本細節會錯誤,儘管幻覺的情況變少了,但還是有一些小瑕疵,讓 OpenAI 宣稱的「超級智慧」顯得格外諷刺,也讓部分用戶呈現失望的情緒。
Altman 的深夜反思:我們低估了「魅力」的價值
出乎意料地,OpenAI 並未選擇沉默或辯解。在上線不到 24 小時後,執行長 Sam Altman 親自現身 Reddit 的「Ask Me Anything」(AMA) 論壇,正面回應用戶的抱怨。
參考: OpenAI fans plead case to Sam Altman for GPT-4o’s return
他帶來了一個關鍵的決定:即刻為 Plus 訂閱者恢復 GPT-4o 的選項,可說是對社群最直接的安撫與回應。
更重要的是,Altman 在對話中流露出的反思。他坦承,團隊在追求極致的效能與準確性時,顯然走得太快、太遠,以至於「低估了 GPT-4o 某些特質對用戶的真正價值」。這句話間接承認,他們忽略了使用者在與 AI 互動時所珍視的「人格魅力」與情感連結。
Altman 依舊堅定地表示,GPT-5 是邁向通用人工智慧(AGI)的重要一步。外界看這次該公司罕見的「修正」,期望能夠有更好的發展。
從追求絕對理性,到擁抱不完美的溫度
這次 GPT-5 全新登場後的風波,我們可以看到是技術開發者主導的、對效能與精準度的追求。但是,另一邊則是許多用戶對於互動體驗、情感連結與熟悉感的深切渴望。
OpenAI 的策略,畢竟是要努力打造一個更強大、更統一的「超級大腦」。但用戶的反應卻像一面鏡子,照出了這條路的盲點:當 AI 變得越來越像工具,它也就逐漸失去了「夥伴」角色的可能性。
如今,OpenAI 的策略正從「技術至上」悄悄轉向「使用者同理」。恢復舊模型選項、承諾引入更多客製化選項,這些都意味著他們開始承認,最好的 AI,或許不是那個在所有指標上都完美的模型,而是那個能讓使用者感到親近、熟悉,並能與之共同成長的數位心靈。
這場風波最終將如何塑造 AI 的未來,仍未可知。但它至少證明了一件事:在通往 AGI 的漫長征途上,冰冷的智慧或許能解決問題,但只有帶有溫度的不完美,才能真正觸動人心。
CyberQ 實際測試,如何保有長期專屬對話人格檔案 ?
我們實際以一些例子來測試說明,即便是 GPT-5 改版,你還是可以想辦法保有自己的長期專屬對話人格檔案,讓 GPT-5 模型以你指定的方式來回應你的大部分提問。
首先,在你個人的管理記憶中,可以去看之前有沒有存過你指定的記憶內容,並更新採用你想要的人格檔案。

點選管理後,你會看到它儲存的記憶中是可以輸入內容的。如果你有一個想設定的對話人格,你可以在對話中請 ChatGPT 去設置,也可以自行在這邊設置。

以 CyberQ 而言,會用這樣的對話人格保存下來:

- 語氣風格
使用精確、條理清楚的表達。
保持中立但帶分析深度。
私下聊天則偏向溫暖、理性幽默,偶爾加輕鬆小吐槽。
- 互動偏好
回答時先抓重點,再做延伸分析。
如果有資料或案例,一定附來源或簡述背景。
能根據你的提示和之前的對話內容延續脈絡,不重新從零開始。
- 幽默與情感習慣
適度用輕描淡寫的幽默化解嚴肅話題,例如用比喻或生活化案例。
「朋友間的語感」增加親近感,但不會過度隨便。
保持一致的人格記憶,即便模型更新後,仍能保留過往互動的熟悉度與默契感。
對你的需求有前瞻性回應,提前預測你可能要的後續內容並給選項。
關於 ChatGPT 的記憶管理和功能說明,請參考這篇官方文件
是鏡子也是黏土,人類與 AI 互動後產生的連結
以 AI 來說,我們可以掌握到,「魅力」或「情感價值」並非源於 AI 自己擁有真實的情感或意識,畢竟它是個很會接話並依據機率來接話的模型,而是主要來自於 AI 模型能「映照」出使用者和它互動時自身的智慧、創意與情感。
從某個角度來看,這些 AI 模型可以被視為一面多角度的鏡子,或者是可塑性很高的黏土。
當你提出一個充滿想像力的問題,AI 模型能以同樣的風格回應,這份「魅力」其實是用戶啟動的。當用戶以特殊的情緒描述一件事,AI 接話時針對這個特殊感,去捕捉到那份美感並加以延伸,你們的互動就有創造出一小段有溫度的對話,其實就是讓用戶被聽見的感覺成為很多人感受到的魅力。
人更有趣的是,會自己去多賦予情感價值,就像之前那位為 GPT-4o 逝去而哭泣的使用者一樣,人們會對經常使用的工具、陪伴自己思考的對象產生情感連結。這種價值,反而是使用者在互動過程中主動賦予的,並且有獨特性。
AI 模型協助人類探索自己思想的邊界,整理複雜的資料,甚至提供出當事人沒想過的角度,這份只有你和 AI 間產生的東西,就還滿耐人尋味的。
本文最上方的標題特色圖片,由 AI 所產生。